“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对实现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作出重点部署、提出明确要求。
“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专家预测,未来5年到10年,是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从蓄势待发到群体迸发的关键期。随着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的飞速发展,颠覆性技术革新风起云涌,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包括量子计算、人工智能与区块链等。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量子科学再一次成为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焦点。
量子为什么这样“红”
香港潮州商会会长胡剑江委员经常前往美国硅谷,深感一些中国的科技创新成果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量子信息科学就是其中之一,这让我们都非常自豪。”他希望,国家对这些重要科技成果予以政策倾斜,催生更多原始创新成果,促进科技成果的产业转移。
不争的事实是,在量子计算领域我们已经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2016年8月,“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发射升空。
2017年9月29日,连接北京、上海,贯穿济南和合肥全长2000余公里的量子通信骨干网络“京沪干线”正式开通,通过北京接入点实现与“墨子号”的连接,是实现覆盖全球的量子保密通信网络的重要基础。这条干线可满足上万用户的密钥分发业务需求,已实现北京、上海、济南、合肥、乌鲁木齐南山地面站和奥地利科学院6点间的洲际量子通信视频会议。
安徽大学校长、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院长匡光力委员说,随着世界首条量子保密通信干线“京沪干线”的开通,以及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圆满完成三大科学实验任务,量子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增强了中国的科技创新实力,也让安徽创新在全国范围内提升了影响力。
3月10日,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举行的记者会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中科院院士潘建伟委员表示,目前,我国在量子信息科学领域已经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和较强的实力,甚至在部分方向上,还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但是,有些相关领域的优势也受到了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的冲击。“当前,量子信息科学已经进入到深化和快速发展的阶段,特别需要多学科交叉融合和各项关键技术的攻关,需要在国家层面进行顶层设计和系统性布局。”潘建伟委员建议,尽快实质性启动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的建设以及相关领域的科技创新项目。
量子前途非常光明
量子信息科学不仅需要基础研究,也需要产学研结合与成果转化。合肥高新区是安徽高新技术企业最为集中的区域,也是安徽科技成果向产业转化的主阵地。对此,潘建伟委员说:“量子信息科学研究出的好成果,就可以在高新区周边开始转化。”
合肥高新区乃至合肥市,正在努力架构桥梁,希望打通量子从基础研究到技术成果转化的“死亡之谷”。潘建伟委员对此满怀期待,希望建立从基础研究、关键技术研发到产业成果转化的全链条,“只要坚持下去,前途会非常光明”。
潘建伟委员介绍,2017年起在合肥高新区建设中科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是按照国家实验室的体制机制和运营模式建设的。
本次全国两会上,安徽代表团集体建议的第一条,就是支持创建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院长、“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发射总指挥王建宇代表认为,安徽、北京、上海基于我国在量子领域的国际领先优势,应该组建网络化布局的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
当前,量子信息科学主要包括量子通信、量子计算和延伸出来的量子精密测量三个领域。王建宇代表认为,在这三个领域,合肥、北京、上海会有一些分工,也会一起合作,从而构建专业性和综合性互补的国家实验室体系。
(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